這些100多年前的老照片保存在外國的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晚清時期,外國人對中國女人很感興趣,常常以獵奇的眼光在租界照相館里購買女性照片。
1876-1880年間,兩名寧波女子合影。
1890年,北京,在洋人家里看小孩的中國保姆。
由于「華夷之辨」的傳統觀念依然流行,那時候給洋人打工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這些人被稱為「二毛子」,受到廣泛的攻擊。
天足的客家女子。
這位是福建的客家女子,挑著水桶,因為沒有裹「三寸金蓮」,她健碩有力量,可以干體力活。清朝絕大多數漢族女性都纏足,但作為漢族支系的客家人除外。
北京逛街婦女。
1901年前后,北京,八國聯軍占領時期,笑意盈盈逛街的婦女。她旁邊的墻壁上,隱約可見一條「安民公所」所貼的告示。安民公所是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期間,由在京官紳申請、在清政府支持和列強允許下建立的具有殖民色彩的治安機構。
1890年,南方沿海一位年輕女子,衣著光鮮靚麗。
1875年,一位穿著考究的夫人。
清朝漢族男子的衣著打扮,都改換成了滿族式樣,而女子則保留了明朝的服飾傳統,沒有改換旗裝,也沒梳「大拉翅」。這就是所謂「男降女不降」之說的來源之一。
晚清照看嬰兒的滿族婦女。
誥命夫人。
晚清的「誥命夫人」,即朝廷封賞的高官的母親或妻子。清朝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民間統稱「誥命夫人」。誥命夫人有俸祿,沒實權。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