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些小戶型的設計,有時候真的是讓人頗感無奈,這不,前段時間一對90后的小夫妻,就買下了一套有著30年房齡的11坪蝸居,內部的「鉆石型」格局,讓兩人一度陷入了尷尬。
好在經過一系列的裝修,最終把這間戶型尷尬、面積超小的蝸居變成了一間舒適的小房子,你別說,倆人住也太爽了!
這是一間怎樣的小房子呢?話不多說,咱們一起來看看~
大家在看的同時也可以猜猜這間蝸居的裝修費用,我會在文末公布出來哦!
蝸居的戶型和大體情況
我們先來看看這間蝸居的基本狀態。
▲小家的戶型
從戶型中,我們其實就能看出來這間小房子的「不規整」,右下角感覺就像直接被切了一角,讓空間內呈現出「鉆石型」的格局,讓空間利用變得困難許多。
但在一番裝修改造后,這間房子竟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內部格局一目了然。
▲改造后的小家
小房子面積為389平方英尺,換算下來大概是11坪,改造后可以說的地方還真不少。
首先,家里的這處鉆石型空間裝修成了斜客廳,左右對稱的設計讓小家看上去規整許多,另外,「鉆石」的尖上,冗余空間也改造成了收納柜,充分利用每一寸面積。 其次,裝修后的小家,室內呈現出一種偏向工業風和日式風的氛圍,既不會太過冰冷,又顯得很有特點,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風格。 在格局的分配上,小家由原本的兩室一廳,變成現在這樣主臥+書房的格局,充分考慮到了夫妻平日的生活習慣,讓家里的功能區更加為完善。
「鉆石房」改「斜客廳」
家里這次裝修改造的重點區域,自然是這處由鉆石房改成的「斜廳」。
其實,「斜廳」的設計在一些不規則房屋里也比較常見,這間蝸居更算是標準的因地制宜,利用室內空間走勢,做出了一個功能齊全、觀感舒適的傾斜格局客廳。
不得不說,這樣的設計既不影響動線,又能放下沙發和電視柜,滿足客廳休閑、待客等一系列需求,空間利用也是沒誰了!
小兩口平日里經常會坐在這里一起看個電視、聊聊天、玩玩手機,沙發上躺不下,還可以躺在旁邊的躺椅上,總之蝸居中的生活也依舊甜蜜幸福。
▲暖色的沙發
▲清水泥背景墻
前面咱也說了,蝸居內有不少工業風的元素,比如黑色的射燈、厚重的木質餐桌和電視柜、鐵藝或黃銅裝飾等等, 為了中和工業風帶來的冰冷感,客廳內的暖色點綴就顯得至關重要。
暖色調的雙人位沙發,堪稱是小客廳里的點睛之筆,彌補了工業風過于冰冷單調的不足;而淺色的木地板以及充足的燈光照明,更是讓室內的氛圍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看上去很舒服。
客廳內的裝修,其實還有很多小心思在里面,單說這臺壁掛電視,后面安裝了可調節角度的掛架,無論是坐在躺椅上,還是坐在餐廳里,都能滿足小兩口看電視的需求。
從電視機角度調節的方面看來,鉆石型的客廳反而變成了優點,真是化腐朽為神奇。
電視柜也做成了分層的落地式柜體,深沉的木色和地板的淺色形成對比,分層設計也考慮到了分區收納的需求,同時,將雜亂的線材隱藏在了電視柜的面板下,很是貼心。
▲客廳一覽
電視的旁邊,一扇門通往家里的書房,這扇門也并沒有做實木門,而是用那種長虹玻璃門進行隔斷,既增加了房間內的精致感,又進一步增強了采光能力。
哦對了,空調安裝在門框上方,角度合適,看起來也不會很突兀。
書房的采光超優秀
沒想到這樣一間蝸居里,書房的采光竟然如此優秀。
▲進入書房中
進入書房后,眼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沒想到這里的采光比客廳還要好很多。
這里原本是家里的次臥,但夫妻倆考慮再三,覺得不如干脆改成書房來得實用,所以在保留了大衣柜的基礎上,將這里改成書房,而只有進入書房,才能通向家里的臥室和衛生間。
▲正對窗戶的書桌
書桌正對窗戶,也正是這扇窗,給書房帶來了非常優秀的采光,天氣晴好時,白天甚至要用百葉窗來遮蔽部分光線,避免太過刺眼。
書桌周圍,也加入了洞洞板和木質收納筐等一系列收納物品,方便夫妻兩人收納自己的文具文件等物,營造出更加趁手的辦公氛圍。
書桌的背后,是家里的臥室,用一扇玻璃窗進行隔斷,同樣將充足的自然光帶到了臥室里,采光做得非常非常到位,這在一些小戶型里面算是比較少見的。
書房和臥室、衛生間的連接處
轉過身再往里走,便是家里的衛生間和主臥室。
在進入衛生間和臥室參觀前,我們先別著急,先來看看開頭時我們說過的三角形收納區。
▲電視墻后的收納柜
前面我們說到過,客廳電視墻做成了左右對稱的設計,但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處三角形的冗余空間,這處空間現在做成了我們眼前的收納柜。
柜子內的空間還算可以,最關鍵的是縱向空間被充分利用了起來,收納一些大件的行李箱、不常用的生活雜物,都非常合適,不浪費一絲一毫空間,是蝸居設計的精髓所在。
狹小逼仄的主臥
夫妻倆對主臥的設計要求不高,基本上能滿足休息睡眠的需求就可以,所以主臥內相對比較狹窄。
▲平日里主臥的樣子
平日里,主臥基本上都會拉上這種半開式的百葉窗,上面透光、下面遮擋視線,很少打開。
夫妻倆說,這其實也是為了保證隱私性,畢竟打開窗戶以后,基本上和鄰居家的窗戶面對面,還是有些尷尬的。
床頭同樣做了燈帶,增加照明能力和氛圍感,暖色的光線,讓臥室給人一種溫馨舒適的感覺。
險些忘了說,臥室做了一體化的地臺,這樣一來就能利用起縱向空間,收納一些過冬被褥和大件紡品了。
干濕分離的衛生間
蝸居內的衛生間,不僅做出了干濕分離,還是一間「明衛」。
用白色的推拉門分隔衛生間和室外空間,也是一個比較巧妙的手法,關上衛生間的門后,白色的面板和書房內白色的主色調融為一體,看起來不會有違和感。
進入其中,地板和墻面的灰色瓷磚看起來干凈利落,且和家中整體的工業風主調性相呼應,在風格的把控上做得很用心。
▲小洗手池
從一進門的洗手池,到中間的馬桶,再到用玻璃推拉門分隔出的浴室,空間布局清晰明了,完美劃分出了干濕區域,不會讓小衛生間長時間處于潮乎乎的狀態。
轉角的餐廳和廚房
家里最后的空間,就是進門左手邊的餐廳和廚房啦。
和很多此類蝸居不同,這對夫妻堅決要做封閉廚房,起碼也得是半封閉的。
兩人決定這麼做的理由也很簡單——平時基本上都會在家里做菜做飯,如果廚房不封閉的話,咱們中式烹飪的油煙是很大的問題。
▲同樣用玻璃分隔
最后,家里的廚房和餐廳同樣選擇了用玻璃分隔空間,滿足夫妻倆封閉廚房要求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到采光,讓小廚房內顯得昏暗壓抑。
該說不說,內嵌鐵絲網的玻璃,也蠻符合這種工業風氛圍的,算是一舉兩得。
廚房內是L形的櫥柜設計,底部嵌入洗衣機、烤箱等一系列廚電,頂部吊柜收納鍋碗瓢盆瓶瓶罐罐,雖然臺面上東西也不少,但始終被夫妻倆收拾得井然有序,很有煙火氣兒。
文末總結
總之,這對小夫妻的11坪蝸居,在我看來裝修還是挺成功的,不僅將尷尬的鉆石房戶型化腐朽為神奇,同時功能區的分配,以及裝修出的視覺效果也是相當不錯!贊一個~
不過至于總共花費,就有些一言難盡了……畢竟人工比較貴,最后一共用了430000港幣,換算下來大約在35萬塊左右,如果放在咱們這邊,也算是「豪裝」了吧?大家覺得值不值得呢?
感謝閱讀!
(圖片:UM,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