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住進香港「怪獸大廈」,在10㎡劏房裡生活2年,網友:太逼仄了

小魚 2022/10/28 檢舉 我要評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香港的「怪獸大廈」呢?這幾年,它頻繁在各種影視作品裡出現,憑藉讓人感到震撼的居住密度,以及對稱的建築結構,變成了鰂魚湧地區的地標性建築。

鈴木是一位日本公司的職員,在香港工作、生活已有兩年多的時間,他居住的地方就恰好在「怪獸大廈」的一間劏房中。

他閒暇時的一大愛好,便是拿起相機拍攝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大廈本身的獨特外貌,以及了解大廈建成前後發生的一些故事。

所以說起這棟「怪獸大廈」,他甚至比一些在當地居住的人還要熟悉。

「怪獸大廈」的生活情況

鈴木說,雖然這裡名字叫怪獸大廈,但僅僅是因為它在科幻片中出現時,常作為「怪獸」所在的場景而聞名,本身只是一棟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住宅和生活區。

不過,這個由海山樓、海景樓、福昌樓、益昌大廈、益發大廈五座主要樓體組成的「E字形」建築,卻有著其它地方罕見的居住密度。

五棟樓的居住房屋加起來總共有2400多戶,而因為劏房的存在,每戶裡面差不多又有4~6人在住,算下來,在這裡生活的人足足有1.4萬左右。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間小劏房,就是其中之一。

僅有10㎡的小劏房

鈴木現在住的這間小劏房,面積大約在110平方呎左右,換算下來差不多是10㎡,別看面積如此之小,但每月也要5500港幣(4400塊)。

劏房內的面積雖然很小,但也塞下了一間廚房、一個衛生間,以及臥室/客廳/書房的區域,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將一戶「劏」成兩戶

由于將原本的一間房子切成兩間,所以每次回家的時候,鈴木都要打開兩扇門,第一扇通往他和「鄰居」家的公共空間,再打開裡面的一扇,才能去到小小的劏房中。

原戶型已經被劏房所有者改造得面目全非,鈴木現在住的這裡,原本可能只是一間臥室,但現在,卻成為一個有著開放式廚房和獨立衛生間的小家。

開放式廚房和衛生間

一推開門,就是家裡的開放式小廚房,對于鈴木來說,這間小廚房其實還是有不少缺點的。

首先,出于安全考慮,這類的廚房基本上不能使用明火,只能用電磁爐代替爐灶。 其次,排煙很成問題,炒菜的話油煙會彌漫到狹小空間內久久不散,日常基本只能蒸煮。 另外,操作空間捉襟見肘、碗碟和廚具收納空間的不足,也是困擾他的一大問題。

▲浴室中的一體式花灑

而對于衛生間和浴室,鈴木卻發出了讚歎——花灑和水龍頭共用管路直接相連,下面安裝洗手台,打造出一個一體式的沐浴洗漱區,這空間利用也是沒誰了。

雖然沒有幹濕分區,但在1㎡多點的衛生間中,也算是完美容納下了馬桶、洗手台和花灑。

「客廳臥室一體」的生活區

一間狹長的屋子,是鈴木平日裡主要的生活區,這裡既是客廳,又是臥室,甚至還可以說擁有著書房的功能。

▲鋪上被褥後

平日裡,被褥被簡單堆放到角落處,睡覺時直接鋪到地板上,就能形成一個類似榻榻米的睡床,可以說十分簡陋了。

屋裡的客廳也是鈴木變廢為寶設計而成,將廢舊板材和硬紙箱拆開靠在牆上,搭配床墊形成「卡座沙發」,基本上就是0成本。

坐在這裡玩會兒手機、看看書,或者用筆記本追劇、工作,也是鈴木的日常生活之一。

房間的盡頭的牆壁其實是一個斜面,為了充分利用這處空間,鈴木定制了一組帶櫃子的小桌,當做自己的辦公桌,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收納空間。

雖然空間狹小逼仄,但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鈴木便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了2年的時間。

其它的一些居住問題

在如此小的劏房中生活,自然還是有很多不便的,比如洗衣、晾曬、日常用餐和採買生活用品等,這些問題鈴木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其實,在「怪獸大廈」E字形的結構中間,有兩個狹長的庭院,這裡不僅是居民們的活動場所,更是各種各樣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店鋪。

有賣海鮮和蔬菜的菜店肉鋪,也有賣日用品和零食的小超市,更是有洗衣店、理髮館這類生活必需的店面。

這裡的一切,不僅維持著上萬人生活的運轉,更是讓「怪獸大廈」多了幾分上世紀的復古色彩,和市井間的煙火氣息。

當然,這裡也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有些房屋很差的通風和採光、夏天空調從早到晚滴水的滴答聲、樓下各種嘈雜的噪音等等。

鈴木說,他剛搬來的時候也是很不適應,但逐漸地,他也和那些在這裡住了幾十年的人一樣,習慣了這裡的生活。

鈴木已經在「怪獸大廈」生活了2年的時間,他從一開始的震撼到逐漸地熟悉,再到對這種舊香港生活方式的融入,他把這裡當作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雖然在逼仄的劏房裡居住,環境絕對算不上優秀,但或許是這裡濃厚的煙火氣,又或許是這裡城市新舊交疊的衝突感,讓怪獸大廈有著別樣的魅力,吸引著包括鈴木在內的很多人住進這裡。

如果換成是你的話,會選擇住進這樣一棟「怪獸大廈」嗎?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