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守寡後召一男子到房裡彈琴,男子出宮後為什麼發誓永不入宮?

雨夕 2022/05/26 檢舉 我要評論

慈禧是清朝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獨得咸豐皇帝的恩寵,在長達48年的掌權中,書寫著傳奇的一生。但在這長期的掌權中,也背負了不少的駡名,將大清的江山斷送在自己手中。

她的一生當中也做了很多不得民心的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只顧個人的享樂,甚至不惜挪用軍費,導致戰敗,損失慘重。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只是清政府走向消亡的第一步,在她不休止的干涉下清朝逐漸成為無能、軟弱的代表。

慈禧原本也是一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家閨秀,精通音律的她在守寡後不甘于寂寞結識了同樣對音律有興趣的琴師張春圃。

她欣賞頗有天賦的他,並垂涎其才華,甚至不惜將自己珍藏已久的寶琴獻出,但後來這位琴師卻在出宮後發誓永不入宮。

慈禧暗地謀劃奪權,發動政變

鬼子六恭親王奕䜣是幫助慈禧奪得大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嫡宗皇子,也是非常讓道光皇帝重視的一位皇子,年紀輕輕就擁有一身的本領,且武功高強,各方面的素質也是非常過關,道光皇帝寄予了這位皇子厚望。

但是咸豐皇帝似乎更有計謀些,在一次狩獵中,恭親王奕䜣大展身手,憑藉著高強的武功收穫滿滿,但反觀身邊的咸豐,卻兩手空空,不打野獸。

明顯的反差引起了道光皇帝的疑慮,咸豐回答是因為打掉野獸,它們的孩子得不到照顧也會很快被天敵、災害等所殺害,道光皇帝立馬對他刮目相看,認為他具有仁愛之心,對他的印象也越來越好,這也為以後登上皇位打下了基礎。

但是,真正讓咸豐登上皇位的卻是另外一件事。在道光皇帝病重駕崩之際,詢問治國方略,奕䜣說得頭頭是道、誇誇其談。

但咸豐的回答卻是,看著父親病危,實在是心亂如麻,什麼也想不出來。可想而知,最後還是咸豐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

儘管是登上了皇位,但因操勞過度、內憂外患的朝堂等各種原因,咸豐皇帝年僅31歲就駕崩了。當時寵愛的慈禧,不再甘心于朝中大臣的擺弄,想要從幕後走向台前,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面對當下的大環境,慈禧的野心被再一次暴露出來,隨即便安排貼身太監安德海聯繫到鬼子六恭親王奕䜣,二人在熱河行宮秘密會面。

在長達數時的激烈會談之後,最終發動了辛酉政變,而這也意味著慈禧掌握清朝命脈的開端,今後清朝的覆滅也將會與她的所作所為息息相關。

慈禧掌握大清命脈,成為權力巔峰

慈禧在成功奪權後,將自己的政治野心暴露得一覽無餘。為了加快鞏固自身勢力,想要將昔日盟友恭親王奕䜣一腳踢開,甚至不惜設計誅殺八大顧命大臣,為自己的掌權奠定基礎。

為了打壓這個昔日的盟友的風頭,示意大臣參劾弈欣,之後便假小皇帝之名,革去弈欣一切差使,而後在進行錄用,徹底地打壓了他的風頭。

儘管表面一切都是很平和,但兩者的敵對還在暗中湧動。一次,因慈禧派一名太監被攔下,不料被護軍阻撓,慈禧大怒,將當值護軍斬首。這件事引得朝堂上下的不滿,奕䜣更是因為此事與她進行了激烈的爭辯。

但一切都無濟于事,慈禧的手中牢牢掌握著權力,作為大臣的奕䜣也只能是無奈地去爭辯。至此,她成為了大清的掌權人,具有較高的權力與統治地位。

慈禧連夜召琴師入宮,垂涎男子才華

身邊的太監為了投其所好,尋遍京城最具才華的琴師來討慈禧歡心。最終選中了來自琉璃廠的張春圃。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張春圃不僅彈得一手好琴,還生了一副好皮囊。故而成為了京城的風雲人物,當得知要去慈禧宮中演奏時卻不禁緊張,怕惹是生非。

張春圃是非常有氣節的人,與人相處中不卑不亢,侍者讓他跪著,但他卻說:「要我入宮可以,但不能跪著彈,只能端坐才可以彈出正常音色!」而這樣的做法不僅展現了自身的氣節,也維護了作為一名琴師的尊嚴。

隨即便進了宮,剛一進宮他便被帶到了一間屋子裡,屋裡還是各式各樣的琴,但眾多的琴中沒有一把能入他的眼,于是,慈禧便將珍藏已久的寶琴拿來供張春圃使用。

剛準備彈奏,來了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沖向了他的古琴,張春圃瞬間慌了神,呵斥這孩子不要碰太后的琴,但得知孩子的身份,他瞬間緊張起來,因為這個孩子慈禧都要讓三分,一入宮就犯了這麼大的錯,他的內心犯起了嘀咕。

入宮的日子裡,他為慈禧彈奏了難以數計的樂曲,在音律的跳動下,慈禧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更是婉轉地向他示好,但他都婉拒了,慈禧見到此情此景也不好再為難他了。

出宮後,張春圃與人談及宮中事務時,才知道原來昔日低聲呵斥的小男孩原來就是同治皇帝,不禁地嚇出一身冷汗,想到了秦始皇的母后與嫪毐的事情,秦始皇雖然小時侯不知道,但是等長大明事理之後知道了這些醜事便將他殘忍殺死。

如今是慈禧當權,可是等皇帝長大後,天下大局又將會落在誰的手中?張春圃也深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認為:「此等齷齪富貴,吾不羨也!」

為保持自身的節操與名聲,不願再遭受宮中的流言蜚語。于是,當慈禧再次召張春圃入宮時,他便以病重為由,拒絕了她的召見,並且發誓永不入宮。

或許有很多人在權力與富貴的誘惑下會放棄自己的節操,而去委屈求全。但如今看來,張春圃的做法確也是難得的可貴,在各種誘惑下仍然能夠保持初心,堅定內心的選擇,做一個純粹的琴師。

表面看來,出宮後的他發誓永不入宮似乎失去的榮華富貴,但其實收穫了很多,也得到了內心的自在。

他本身便不是一個愛慕權貴的人,在如此的環境下,仍然能夠保持自我,追求名節,為了名聲而放棄了榮華富貴,實在也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做法。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