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女屋主獨自翻修「20坪破舊老宅」,成功打造「整潔療癒的Ins風小窩」:比裝修隊還厲害!

黄朔 2022/09/20 檢舉 我要評論

獨身,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活體驗?或許是孤獨的,或許是自由的。今天艾姐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姑娘的獨居小家,雖然她現在年齡已經是三十有二,但依然我行我素的買房、裝修、住頂樓,把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舒舒服服的。

房子是一所頂樓老房子,面積大概在20坪,為了省錢,屋主決定一點一點的開始自己動手做。看到這一堆堆的材料,不得不說這個韓國女孩子真的讓我覺得好厲害。

接下來就一起看看老房子改造前後的模樣吧~

薄荷綠的入戶門、白棕交替的地磚、發霉的牆紙……寫滿了歲月;格局既然無法改變了,那麼就在做好看、大氣一點的裝飾吧。入戶門改色、內嵌的壁櫥、拉平的玄關櫃、灰色的小方磚,上下一對比格局一樣氣質卻大不同。

玄關櫃的作用,除了平日的包包、鑰匙、口罩之外,上面拿放不方便,囤放日常用品,像濕紙巾、酒精、廁紙、垃圾袋、家政手套等。

下面自然是用來放日常進出的鞋子啦,4層板擺放日常穿用的鞋子不成問題;至于換季下來的鞋子,自然是毫不費力的放進對面的壁櫥啦,天然的空間不用才是傻瓜。

從玄關跨步進來的空間,是廚房和餐廳,獨立的小空間,也是其他空間(兩臥室、衛浴、客廳)的銜接中心。

老廚房的樣子,和老玄關一樣,破壞不堪;因為是朝北,採光自然是不佳,所以她用的最顯白的小方磚和米色的牆漆,在原基礎上更換了櫥櫃,增加了水吧台。

櫥櫃不多也不大,但每一個抽屜、格子都被安排的合理且規矩。比如說,第一層抽屜放日常的筷子、勺子、叉子、漏勺、夾子、冰淇淩勺等;為了方便擺放,還特意加了一個分隔盒。

第二個抽屜裡,是保鮮盒,偶爾野餐需要帶一些自製的沙拉、壽司、水果;或者是上班給自己準備的便當。

檯面上,清晰的看到水槽內的不銹鋼瀝水籃,裡面安安靜靜的放著水杯,剛洗完的杯子、碗碟都可以放進去瀝瀝水,再收起來。

既然說了這裡也是餐廳,那麼餐桌和吊燈是不能少的啦,核桃木的實木餐桌椅,從色澤上就能看出它工藝的細膩,旁邊的多加了一個水吧台,一是儲放小家電,二是燒水、煮咖啡都可以在這裡操作,專門的地方不用在考慮其他的地方,搬來搬去的。

來到中間的過渡門內,可以清晰的看到廚房裡的擺放。小房子最討厭的就是七七八八的門扇一堆,擋著視線;所以她一早就拆了中間的推拉門,做一個拱形的門洞,簡單的大白頂、人字形的地板;水吧台的存在,也有緩解冰箱孤獨的意思存在。

至于拱形門另一側的客廳嘛,就相對簡單了許多啦;首先是將陽臺的推拉門換成了平開門,讓居家有點與眾不同,氣質上也小有成就;然後就是壁掛的電視機、站立的空調、新風機以及吸塵器,特簡單。

再來一張帶有沙發的角度,怎麼樣,即便沒有茶几、地毯、花卉的協助,它更乾淨大氣了。

客廳隔壁的朝南的一間臥室,放了一張核桃木的床和床頭櫃,唯一改變的是,在原基礎的窗戶內多加了一堆平推窗,和人字形的地板一起鋪墊小家的溫馨。

近看這扇平推窗,比起外面的推拉窗更符合居家的氛圍,小時候的格子窗戶,一格一格的玻璃,很有意思。

近看床還是蠻有特色的,核桃木的底子、現代風的外觀,一個人睡完全不成問題。

朝北的一間小房間,活脫脫的獨立衣帽間無疑啦。兩個房間都很小,既然一間滿足不了生活需求,那就分開來,反正也是一個人住,沒多大的關係。

簡單的衣杆上牆,下麵一排小櫃子,改掛的衣服往上掛,包包擺在櫃子上,櫃子內放小衣物、襪子、飾品之類的。

當衣杆不夠放的時候,再來兩個活動的衣架,有多少都能掛多少。

兩房間之間的衛浴,門口明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裡面白色的小方磚、灰色的地磚,也不講究啥乾濕分離了,敞開的也挺好。

利用牆面的垂直,將物件該掛的掛起來、該釘的釘起來,總之不占地面上的空間。

像日常需要用的馬桶刷、地刷、刮水器、縫隙刷之類的,都可以用免釘鉤掛在某個看不見的角落裡。

橫跨客廳和臥室的大陽臺,以中間梁為界限,一邊做休閒區一邊做晾曬區,當然收納工作也是萬萬不能少的。

日常的洗衣機、竹編吊燈、升降晾衣架,為生活的便捷提供成效。

簡單的佈置,普通的生活,也許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